7月16日上午,北京化工大学曹达鹏教授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,来校作了题为《单原子电催化剂的理论设计与可控制备》的学术报告。报告会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隋坤艳教授主持,校内外相关专业师生近100人参加了报告会。
报告中,曹达鹏教授以负载于石墨烯的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(single atom catalysts, SACs)为研究对象,构建了100多种SACs模型,理论研究了这些模型催化剂的ORR/OER/HER的活性,揭示了载体配位环境对SACs的内在影响机制,建立了SACs的从“结构到性能”的通用设计原则,实现了用简单方程预测SACs活性的目标,并成功筛选出系列高性能SACs。为了制备出理论筛选的SACs,提出了表面活性剂辅助的SACs通用合成方法,制备出系列非贵金属SACs催化剂。其中以SAC-Fe为氧ORR催化剂组装的酸性质子膜燃料电池和以SAC-Co为氧双功能催化剂制备的锌空电池均表现出极佳的应用前景。也首次揭示了SAC-Fe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的起因以及SAC-Cu催化剂活性位的氧重构催化机制。报告会结束后,曹达鹏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,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。
曹达鹏教授2002年获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,先后在香港大学、新加坡纳米材料公司以及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从事科研工作。2005年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至今,现任分子与材料模拟实验室主任。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、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(FRSC)。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、中国化工学会多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、国际期刊Engineered Science的主编、Scientific Reports等多个期刊的编委。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。先后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TOP 1% 高被引学者、爱思唯尔2018-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。长期从事能源催化材料、荧光探针材料以及吸附分离材料的多尺度模拟及实验研究,在Nature Catal.,PNAS,JACS,Angew. Chem.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,被SCI他引13000余次。研究成果被美国Chem. Eng. News、美国Science Daily、环球科学等媒体多次引用和报道。